倪氏寓言與懸念—順益台灣美術館倪再沁個展
懸念跟藝術生態的改變有關嗎?
倪再沁這個人是難以描述的,藝術生態中沒有見過比他更能在不同方面開啟新視野。所有他參與過的或推動過的各種運動,都能夠自然並且有力的轉化為藝術範疇。這個展覽開於倪再沁家族捐贈順益台灣美術館的八幅畫,順益希望作為顧問的我發展一個小而有份量的展覽,於是開始進行,並從家族收藏中在精挑最適合展出的作品。
本展覽的主要參考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2011年的《媒體大亨》,2015年台中國美館的《倪氏預言》,以及李思賢於2023年底出版的《遊戲‧神通 倪再沁》專書,其中有相當完整的整理,但是當我面對家族收藏的畫作時,覺得還有許多空缺,這還需要深入的家人訪談。
最早的策展標題是《如何面對扭曲又充滿活力的土地》,其中包括一、深情的大山野田園景色:透過這些巨大的黑色風景,我們好像進入他念念不忘的原鄉原型。二、破裂扭曲土地的穿透與關懷:風景建築都不能只看外殼,更重要的是裡面的權力、情慾、創傷等等。三、倪氏預言與社會亂象檢視:包括對於知名藝術作品的各種挪用嘲諷,但骨子裡還是對於台灣持續的社會亂象的原因或基因的透視,黨派間的惡鬥是關鍵。
四、像居家日記般的抒情表意繪畫,這才是本次展覽的核心部分。而前三個議題,則由《鄉間小景》1980-1990、《澎湖老屋(二)》1991-1992、《倪氏預言:哪一隻最爽(三)》1990初 - 2008、《紐約怪談(一) 》2008-2010、《浮生錄 五》2008等來濃縮表現。其中《浮生錄五》頗具預言的意味。
第四個議題的作品中,內外、遠近空間中的盆景、盆栽、客廳、大樹、土地、海洋、大世界等既分隔又連成一體。即使是小盆景也揭露了藝術家深刻複雜的存在意向性,經常室內近景小世界、戶外中世界、廣大無邊大世界等被套接在一起,而中景中世界背後的廣大無邊大世界,總被隔在不可見的位置。這一次我把這種主體與這被隔在不可見的大世界之間的關係,稱之為「懸念」。
至於「懸念」可以包括甚麼?在國美館館長任內,最大的作為首先就是邀請中國藝術家蔡國強推動的《 不破不立;引爆台灣省立美術館的爆破計畫》,之後是以策展人為主題的兩次國際研討會。分別為1998年《第一屆全球華人美術策展人會議》,以及1999年《 發現亞洲藝術新航線─亞洲策展人會議》。
被迫離職後,這個強烈企圖從來沒有熄滅,2005年擔任北京中央美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、2007擔任北京大學漢學研究所客座教授,以及於北京宋莊美術官參加《兩岸當代‧對照當代》展。 2009年受邀參與北京宋莊《第三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》,並以〈台灣美術批評的歷史〉為題發表論文及演講,2013年過世前一年,還在廣州何香寧美術館參與海外華人青年藝術實踐研討會,發表〈在地‧未來〉的論文。P.158-159其中顯然有政治不正確, 但文化具有高度正確性的矛盾。
不確定 「懸念」還包括甚麼,他隨時隨地都有值得啟動各種可能促成改變的戰場,相關案例不勝枚舉,他總是不斷地投向開闊的未來,這正是他生命力的來源。
策展人 ∣ 黃海鳴
協同策展人∣倪又安
展期 ∣ 2025年1月11日~3月30日
地點 ∣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—美術分館、SHUNG YE GALLERY
地址 ∣ 台北市延平南路5號1樓、3樓
開放時間 ∣ 9:00-17:00,每週一及春節假期休館
特別感謝 ∣ 林秀美、倪又安、倪易安
倪再沁這個人是難以描述的,藝術生態中沒有見過比他更能在不同方面開啟新視野。所有他參與過的或推動過的各種運動,都能夠自然並且有力的轉化為藝術範疇。這個展覽開於倪再沁家族捐贈順益台灣美術館的八幅畫,順益希望作為顧問的我發展一個小而有份量的展覽,於是開始進行,並從家族收藏中在精挑最適合展出的作品。
本展覽的主要參考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2011年的《媒體大亨》,2015年台中國美館的《倪氏預言》,以及李思賢於2023年底出版的《遊戲‧神通 倪再沁》專書,其中有相當完整的整理,但是當我面對家族收藏的畫作時,覺得還有許多空缺,這還需要深入的家人訪談。
最早的策展標題是《如何面對扭曲又充滿活力的土地》,其中包括一、深情的大山野田園景色:透過這些巨大的黑色風景,我們好像進入他念念不忘的原鄉原型。二、破裂扭曲土地的穿透與關懷:風景建築都不能只看外殼,更重要的是裡面的權力、情慾、創傷等等。三、倪氏預言與社會亂象檢視:包括對於知名藝術作品的各種挪用嘲諷,但骨子裡還是對於台灣持續的社會亂象的原因或基因的透視,黨派間的惡鬥是關鍵。
四、像居家日記般的抒情表意繪畫,這才是本次展覽的核心部分。而前三個議題,則由《鄉間小景》1980-1990、《澎湖老屋(二)》1991-1992、《倪氏預言:哪一隻最爽(三)》1990初 - 2008、《紐約怪談(一) 》2008-2010、《浮生錄 五》2008等來濃縮表現。其中《浮生錄五》頗具預言的意味。
第四個議題的作品中,內外、遠近空間中的盆景、盆栽、客廳、大樹、土地、海洋、大世界等既分隔又連成一體。即使是小盆景也揭露了藝術家深刻複雜的存在意向性,經常室內近景小世界、戶外中世界、廣大無邊大世界等被套接在一起,而中景中世界背後的廣大無邊大世界,總被隔在不可見的位置。這一次我把這種主體與這被隔在不可見的大世界之間的關係,稱之為「懸念」。
至於「懸念」可以包括甚麼?在國美館館長任內,最大的作為首先就是邀請中國藝術家蔡國強推動的《 不破不立;引爆台灣省立美術館的爆破計畫》,之後是以策展人為主題的兩次國際研討會。分別為1998年《第一屆全球華人美術策展人會議》,以及1999年《 發現亞洲藝術新航線─亞洲策展人會議》。
被迫離職後,這個強烈企圖從來沒有熄滅,2005年擔任北京中央美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、2007擔任北京大學漢學研究所客座教授,以及於北京宋莊美術官參加《兩岸當代‧對照當代》展。 2009年受邀參與北京宋莊《第三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》,並以〈台灣美術批評的歷史〉為題發表論文及演講,2013年過世前一年,還在廣州何香寧美術館參與海外華人青年藝術實踐研討會,發表〈在地‧未來〉的論文。P.158-159其中顯然有政治不正確, 但文化具有高度正確性的矛盾。
不確定 「懸念」還包括甚麼,他隨時隨地都有值得啟動各種可能促成改變的戰場,相關案例不勝枚舉,他總是不斷地投向開闊的未來,這正是他生命力的來源。
策展人 ∣ 黃海鳴
協同策展人∣倪又安
展期 ∣ 2025年1月11日~3月30日
地點 ∣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—美術分館、SHUNG YE GALLERY
地址 ∣ 台北市延平南路5號1樓、3樓
開放時間 ∣ 9:00-17:00,每週一及春節假期休館
特別感謝 ∣ 林秀美、倪又安、倪易安